植被覆盖率从0.5%跃升至50%!光伏如何在沙漠中“种”出绿洲?
2025/07/25

在干旱、风沙肆虐的沙戈荒地区,荒漠并非注定荒凉——光伏,正在让沙地长出绿色生命。宁夏腾格里“沙戈荒”新能源基地一期项目通过光伏治沙,使部分区域的植被覆盖率从不足0.5%跃升至50%。这一生态奇迹背后,是“板上发电、板下治沙、板间种植”的创新模式。

国家规划:光伏赋能三北治理战略

2025年6月,国家林草局、发改委、能源局联合发布《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(2025—2030年)》,明确提出:

  • 新增光伏装机容量:2.53亿千瓦

  • 治理沙化土地:1010万亩

这是国家将生态治理与新能源发展融合的重大行动。沙戈荒地区土地资源丰富、太阳能资源充沛,具备大规模光伏开发与生态修复的潜力。

实践案例:腾格里沙漠里的“绿电绿洲”

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在宁夏腾格里建设的1吉瓦光伏项目,铺设了8.6万亩草方格,不仅用于挡风固沙,草方格腐化后还能改善土壤结构,为后续植被生长提供条件。目前,项目区平均植被覆盖率提升至20%,局部区域高达50%。

但沙漠生态系统极其脆弱,施工若不科学,反可能破坏土壤结皮、加剧风沙。科学施工与生态恢复同步推进,是光伏治沙的关键。

光伏治沙的四大“秘诀”

1. 降风速、稳沙土

光伏板阵列能有效降低地面风速,减少风蚀和沙土移动。在新疆沙雅县,25万千瓦光伏园区帮助治理沙地6.3万亩,造林成活率超过80%,恢复生态多样性。

2. 抑蒸发、保水分

光伏板遮阴降低地表温度,减少水分蒸发。组件清洗用水及夜间冷凝水也为板下植物提供水源。

3. 创适宜环境,发展种植

组件下形成的微气候适合种植梭梭、柠条等耐旱植被,借助滴灌和抽水系统,实现“发电+治沙+农业增收”三重目标。

4. 生态经济双提升

光伏治沙不仅改善生态、减少沙尘暴,还创造就业、带动产业链发展,为“绿电经济”注入活力。

陕西模式:“光伏+林草”立体治理

陕西在榆林探索“光伏+林草”的三维治理模式,构建了“三期三圈”生态体系:

  • 三期:采前防治、采中控制、采后营造

  • 三圈:外围防护圈、周边常绿圈、中心美化圈

近年来,榆林通过“北治沙、南治土、全域治水”战略,治理水土流失1.8万平方公里,年入黄泥沙量由2000年的5.13亿吨降至2.12亿吨。

结语:光伏不仅发电,更是治沙利器

从“无人区”到“绿洲带”,光伏治沙正成为沙漠生态修复和能源革命的关键支点。2025年8月13-14日,陕西新能源电力发展大会将聚焦“沙戈荒”治理模式,探讨生态与能源的协同路径。

光伏点亮的不只是灯火,还有沙漠的未来。
   植被覆盖率从0.5%到50%,不是终点,而是“光伏+生态”战略的开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