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磅发布!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峰会宣布2035年中国新“减排目标”
2025/09/26

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视频致辞中提出新的2035年目标:加快能源转型、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,并力争到2035年将风电与太阳能装机容量提高到2020年的6倍以上,力争达到36亿千瓦,为光伏与风电行业带来新的发展蓝图。

核心要点:2035年中国新一轮“减排”目标

在2025年9月24日的全球气候治理重要节点上,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的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,主要内容包括:

  • 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 7%–10%(力争更好);

  •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30% 以上

  •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2020年的6倍以上,力争实现 36亿千瓦

  • 森林蓄积量达到或超过 240亿立方米

  •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;

  •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;

  • 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。

重要说明:习近平指出,此为中国根据《巴黎协定》要求、体现最大努力制定的目标,需要国内外共同努力与合作支持。

回顾:从“双碳”到2035的新进度

中国自2020年提出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(双碳)目标后,陆续推出多个阶段性目标与政策举措,推动可再生能源快速扩容。

  • 2020年9月:首次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;

  • 2020年12月:明确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约25%,风光装机达到12亿千瓦以上;

  • 2024年7月底:全国风电与光伏装机合计达到 12.06亿千瓦,提前完成2030年目标;

  • 2025年7月底: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 36.7亿千瓦,表明清洁能源扩展持续加速。

这些数字表明,中国在光伏与风电领域已经取得显著进展,为实现更高的2035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习近平的三点倡议:信心、担当、合作

在峰会致辞中,习近平强调全球气候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:

  1. 坚定信心: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潮流,要坚持方向不动摇;

  2. 担当尽责:坚持公平公正,发达国家应率先减排并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;

  3. 深化合作:加强绿色技术与产业国际协作,推动优质绿色产品全球流通。

对光伏与风电行业的意义与机遇

新的2035目标对可再生能源行业带来明确的政策导向与市场信号:

  • 装机规模扩张:风光装机将迎来更大规模增长,相关制造、安装与运维需求同步上升;

  • 储能与电网升级:大规模可再生接入对储能、灵活调度与输配电系统提出更高要求;

  • 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升级:光伏组件、逆变器、储能、电力电子等环节将迎来技术迭代;

  • 资本与市场机制:碳交易、绿色金融、国际合作将加速资本流入清洁能源领域。

对行业从业者而言,这既是挑战,也是历史性的发展机遇。

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方向

要实现上述雄心勃勃的目标,仍面临多项挑战:

  • 需进一步完善电网调度与跨区输送能力;

  • 储能成本与寿命问题仍需攻关;

  • 部分地区的土地、环境与社会承载能力需统筹解决;

  • 国际合作与技术转移需要更加务实的政策支持。

应对路径包括加强顶层规划、推动技术创新、完善市场机制与深化国际合作。

结语:绿色转型中的中国角色

从“双碳”到2035新目标,中国以更高的承诺参与全球气候治理。对光伏与风电行业而言,这是一次政策驱动下的产业升级机遇。未来数年,将是技术创新、体系升级与市场重构的关键期。

唯有抓住这一轮政策与市场红利,加快技术与管理创新,中国光伏与风电企业才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