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中国推动“双碳”目标进程加速,多个电力央企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取得了显著的新能源成果。国家能源、中国电建、中核、中煤、国网和南网等大企业纷纷发布了各自的成就,展现出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雄心与创新。 国家能源集团坚持以“双碳”目标为引领,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。其在“十四五”期间不仅主导了宁夏腾格里、甘肃巴丹吉林等国家级大基地的开发,还成功投运全球最大的百万千瓦级海上光伏项目。至今,可再生能源的总装机规模已达到1.4亿千瓦,占比超40%。特别是在风电方面,其装机规模稳居全球第一,进一步加强了清洁能源的供给能力。 此外,集团通过创新技术推动传统能源的转型,重点发展虚拟电厂等新技术项目,推动能源领域深度融合。截至2025年7月,集团已在多个省份投运8个虚拟电厂项目,总容量超过2296.6兆瓦,有效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。 中核集团致力于优化核能与风能、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布局。集团在“十四五”期间进一步推动核能多场景应用,并通过建立“风光氢储”多能互补的能源矩阵,显著提升了新能源的装机容量。至目前,集团的新能源装机已突破1亿千瓦,总装机突破5400万千瓦。 通过在全国多个省份的项目建设,中核不仅推动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,还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。例如,新疆阿尔塔什水电站的投运大幅提升了当地的灌溉能力,并促进了南疆地区的经济发展。 中国电建在“十四五”期间,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全球布局,累计签约全球能源电力项目超过100个,总装机容量达到92GW。公司还参与多个国际标准的制定,并推动了多个标志性新能源项目的落地,如阿根廷的高查瑞光伏项目和巴基斯坦的大沃风电项目。 中国电建坚决执行“双碳”战略,致力于绿色低碳发展。通过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提升产业链协同,集团在智慧能源、光伏、风电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。 中国中煤通过产业共生的模式,深入挖掘煤炭、煤电、煤化工等过程中的资源潜力。集团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大力发展光伏+产业,提升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。此外,矿区“煤改电”与清洁取暖等绿色改造项目的实施,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。 国家电网持续提升其跨省跨区输电能力,已累计建成41项特高压工程,极大增强了电网的负荷承载能力。集团加大了清洁能源的输送力度,最大输电电力超2.25亿千瓦,支撑了全国范围内的电力稳定供应。 通过“数字孪生电网”与“5G+量子”通信等技术,国家电网在提升供电可靠性、减少停电时间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到2025年,风电和太阳能的装机容量预计达到全球第一。 南方电网公司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强化区域能源一体化布局,建设覆盖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、海南的全域电网,并推动新能源交易规模的大幅增长。公司还创新推出了绿色电力交易平台,推动了电力市场的高效发展。 通过建设智慧电网和新能源项目的深度融合,南方电网有效提升了新能源的利用率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保障。国家能源集团:引领能源转型,推动清洁能源大规模发展
中核集团:提升核能与新能源融合,推动高质量能源发展
中国电建:全球布局新能源项目,促进国际合作
中国中煤: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,助力可持续发展
国家电网:构建全球最大清洁电力体系,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
南方电网:推动区域能源一体化,助力绿色低碳转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