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24日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,宣布中国将在2035年前实现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,力争达到36亿千瓦。这一目标体现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决心和责任,展示了中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坚定信心。
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了中国新一轮的国家自主贡献,核心目标包括:
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下降:中国计划到2035年,全经济范围内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%-10%。
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:非化石能源将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0%以上。
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容量大幅提升:力争将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总容量提升至36亿千瓦,达到2020年装机量的6倍以上。
这一目标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、实现绿色发展、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。按照这一目标,2035年中国的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容量将达到36亿千瓦,这将为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气候变化的缓解做出重要贡献。
此外,习近平还指出,中国将进一步提高森林蓄积量,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,并推动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。与此同时,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,帮助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。
习近平在讲话中还提到,绿色低碳转型是全球的时代潮流,尽管个别国家逆流而动,国际社会应当加强合作,共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。他特别强调,全球绿色发展需求巨大,国家间应加强绿色技术和产业的国际协作,弥补绿色产能缺口,确保绿色发展惠及世界每个角落。
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中国付出巨大的努力,也离不开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合作。全球绿色转型需要发达国家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,同时也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。
通过这一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,中国将继续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。实现36亿千瓦的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容量目标,不仅是对《巴黎协定》要求的积极回应,也是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和绿色经济发展方面的一次历史性机遇。
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,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长期且紧迫的任务。他呼吁各国积极行动起来,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。中国将继续履行其全球气候承诺,与国际社会携手共进,共同应对气候变化,守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