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升光伏电站稳定运行能力:核心故障识别与预防指南
2025/07/30

随着光伏发电规模不断扩大,如何确保电站高效、稳定运行已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。运维不是简单的“故障修复”,更是一项系统性、专业化的“预防性维护”工程。本文将围绕光伏电站各关键环节,从实际问题出发,剖析常见故障类型、成因及防范措施,为一线运维人员提供实用指导。

模块系统 | 组件性能下滑与隐性损伤不可忽视

问题一:组件功率衰减

表面看似完好,实则“发电能力”在悄然下降。功率衰减主要分为三类:

  • ☀️ 光致衰减(LID):初期短时间内出现,属于材料本身特性。

  • 🌡 热致衰减:高温工况下长期运行导致性能下降。

  • ⏳ 材料老化:封装材料、电池片等长期暴露后老化。

  • 🌫 局部遮挡:如灰尘、鸟粪、杂草等形成阴影,降低输出效率。

运维建议:
 合理设计电站通风与间距,降低热损耗;
 定期清洁组件表面,必要时引入智能清扫机器人;
 建议5年以上电站启动组件性能测试,甄别老化模块并逐步更换。

问题二:组件裂片与隐裂

组件的“内部骨折”极具隐蔽性,常因运输、热胀冷缩或封装缺陷引起。

处理建议:
 安装时应避免剧烈敲打或扭曲组件;
 可借助EL测试等手段定期排查隐裂问题;
 对已出现裂片的组件,优先更换,避免热斑效应扩大损伤。

核心设备 | 逆变器稳定性是发电链路的“生命线”

问题一:逆变器无输出

逆变器是将直流电转为交流电的“心脏”。当其不输出电力时,需从四方面排查:

  • 直流侧:检查输入端电缆连接、组件串电压;

  • 交流侧:检查电缆通断、开关状态;

  • 内部故障:如控制板、功率模块损坏;

  • 电网异常:电压频率不符自动保护停机。

处理策略:
 建立逆变器日常巡检制度,记录关键运行参数;
 配备专业维修人员或签订第三方运维服务;
 遇频繁跳闸时应重点分析电网质量及系统配置合理性。

问题二:逆变器频繁停启

此类故障通常指示着系统边界条件异常或设备老化:

  • 输入电压波动大;

  • 散热通风不良导致过温;

  • 内部接触不良或元件失效;

  • 并网电压频繁偏离标准。

防控建议:
 加强组件串配比控制,避免电压越界;
 保证逆变器通风良好,必要时增设风机;
 建议三年以上设备建立老化元件更换计划。

电气汇流 | 汇流箱“稳定通道”的保障策略

问题一:直流输出异常

  • 熔断器或断路器失效

  • 端子氧化或松动

  • 组件串电压不一致

处理建议:
 检查更换熔断器与断路器;
 清理端子、压紧连接;
 调整组件串配置,避免电压偏差。

问题二:汇流箱漏电

常因绝缘层老化、水汽侵入或元件失效导致。

处理建议:
 检查并更换老化电缆;
 检测内部绝缘性能;
 修复密封结构,防止潮气入侵。

支撑结构与布线 | 别忽略这些“基础环节”

问题一:支架腐蚀、变形

  • 材质强度不足

  • 安装不规范

  • 缺乏防腐保护

防护要点:
 选用镀锌或铝合金等防腐材质;
 定期检查螺栓与连接件;
 如发现严重锈蚀或变形应立即更换。

问题二:线缆老化、破损

线缆问题往往隐蔽但致命,易引发短路、漏电、效率下降。

优化建议:
 使用耐候性强的光伏专用电缆;
 加强安装保护,避免外力拉扯;
 每年开展红外测温或局放测试,及时更换老化线缆。

结语:迈向智能化与主动式运维

随着技术发展,智能除草机器人、组件检测无人机、逆变器远程监控系统等手段不断应用,光伏电站运维正从“被动响应”走向“主动预警”。迈步智能建议:构建“可视化+自动化”系统运维体系,才能在未来规模化光伏场站管理中占据先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