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.36吉瓦——这是国家能源局公布的2025年8月光伏新增装机量。较7月下降约33%,但从今年前八个月累计来看,全国新增光伏装机已达230.61吉瓦,远超去年同期水平。单月装机波动背后,反映出中国光伏产业正从“快速扩张”向“精细化布局”稳步转型。
截至8月底,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6.9亿千瓦,其中太阳能装机11.2亿千瓦,占比接近三分之一,风电装机5.8亿千瓦,风光合计贡献约17亿千瓦清洁电力。这一规模表明,中国能源结构优化的步伐正在加快,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体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。
八月新增装机环比下降,恰似产业高速列车的一次理性减速。统计显示,今年前八个月,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突破3.45亿千瓦,比去年同期增加1.35亿千瓦,显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强劲动力。
产业内部也在经历深刻调整。过去两年光伏制造业曾面临产能过剩压力,2024年中国多晶硅产量达182万吨,而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43.8%。市场调节机制逐步发挥作用,龙头企业率先整合资源。协鑫与通威的战略联手,标志着行业从无序竞争向协同发展迈进。
光伏技术进步为行业注入新动能。隆基绿能BC组件转换效率突破26%,爱旭ABC组件效率达到25%,显示国内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。钙钛矿与晶硅叠层技术正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,协鑫26.36%组件效率突破预示产业化前景广阔。
逆变器市场智能化转型同样突出。华为、阳光电源等企业正从硬件制造向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。预计未来五年,智能逆变器市场份额将从30%提升至90%,推动光伏电站运营模式的深度升级。
国家能源局强调,大型光伏电站需与电网规划相协调,同时鼓励绿电直连实现就地消纳。这一政策将有效缓解“弃光”问题,提高电站实际利用率。
随着落后产能逐步退出和技术创新加速,光伏行业供给侧改革正在推进。天合光能大丰电池工厂投产,展现企业从“小区到交流侧”全产业链布局的实践成果。
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表示,到2035年,中国风能和太阳能装机量将达3600吉瓦,是2020年的六倍多。短期装机波动未改变能源转型的长期趋势。随着光伏技术持续进步和成本下降,太阳能将在全球能源体系中承担更核心角色。
中国光伏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,推动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,为可持续能源体系建设注入强大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