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“双碳”战略和新能源发展的大背景下,农光互补电站正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布局。这类电站在实现土地多用途的同时,也带来了运维的新挑战:既要保障光伏组件的清洁与发电效率,又要处理作物与杂草生长带来的遮挡和安全风险。 杂草与作物干扰:农作物间隙与光伏组件下方杂草易生长过旺,遮挡光照,降低组件发电效率。 人工运维困难:传统人工巡检和清洗方式面临地形复杂、作业量大和劳动强度高的问题。 多场景环境挑战:平地、坡地、果园等不同地形对机械设备适配性要求高,常规割草机或清洗设备难以覆盖全场景。 光伏清洗无人机可以在不同地形和复杂电站环境中灵活飞行,实现组件全覆盖清洗: 高空作业,避免地面障碍物限制。 高频清洗,保证组件全年发电效率。 配合 AI 图像识别,可识别灰尘、鸟粪和污染热点,动态规划清洗路径。 精准切割,避免损伤作物和光伏组件。 遇斜坡、复杂地形依然稳健作业,减少人工巡查风险。 自动化控制减少人工成本,确保除草周期与质量可控。 清洗无人机与除草机器人协同,实现“发现问题—精准作业—实时回传数据”的闭环: 巡检无人机先扫描组件状态与地面杂草情况。 清洗无人机按巡检数据执行清洗任务,除草机器人同步进行地面除草。 运维平台记录作业数据,优化未来调度和周期计划。 发电效率提升:减少组件遮挡,降低局部热斑风险,提升全年发电量。 运维成本降低:减少人工投入,降低安全风险,提升作业效率。 数据化管理:作业轨迹、污染状态、除草记录可数字化,支持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。 行业数据显示,采用无人机清洗和除草机器人协同运维的电站,年化发电量可提升 5%–10%,同时运维人工成本下降 30% 以上。 平台化管理:将无人机清洗、除草机器人、巡检无人机整合到统一运维平台,实现远程监控与调度。 AI 决策辅助:利用人工智能分析污染和杂草生长趋势,提前规划作业计划。 多场景通用设备:未来设备将兼顾屋顶、平地、山地、农光互补等多种环境,实现“通用化”运维解决方案。 农光互补电站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新趋势,同时也是运维技术升级的试验场。无人机清洗与除草机器人协同作业,不仅能够解决多场景运维难题,更能提升电站整体发电收益和安全性。随着技术不断成熟,智能化运维将成为农光互补电站乃至全光伏行业的标配,实现电站无人值守、高效运维的未来。一、农光互补电站运维痛点
二、无人机清洗与除草机器人协同优势
1. 无人机清洗覆盖全场景
2. 履带式除草机器人精准作业
3. 协同作业形成闭环运维
三、提升电站收益与运维效率
四、未来趋势:智能化运维全面落地
五、结语